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悦读伴我成长丨职教生读党报(九)

作者:学生处   时间:2022-11-18   点击数:

从业二十多年来,郑志明在汽车制造的一线不断深耕,从一名钳工学徒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广西汽车集团高级技师、首席专家。他见证了中国发展成为制造大国、加快迈向制造强国的时代,时代也为他提供了闪闪发光的舞台。

读懂党报,洞察未来。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党报领读员余颖子。

有志向就可以有事业,有技能就会有舞台。10月18日,《人民日报》第1版《“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一文,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场景。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出现在这篇文章中,向总书记汇报的汽车制造产业工人郑志明。

25年前,从职高毕业的郑志明加入广西汽车集团。他从钳工学徒做起,不仅虚心好学,还非常刻苦,每天最早到车间干活,最后一个收工。一锉一削精进技术,日复一日积累经验,而今郑志明已成为集车、刨、焊、铣等技能于一身的全能型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

郑志明今年不过45岁,在厂里却有着“老师傅”的评价,这并不关乎年纪,只因他的技术水平高超,资历深厚。

他追求卓越,练就了手工锉削平面可将零件尺寸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手工画线钻孔位置误差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内的绝活,达到同工种全国一流水平。

他精益求精,能通过反复模拟试验,找到大批汽车后桥总成在装车时出现噪音大等问题的所在。他设计制造出减速器噪音检测设备,成功将减速器噪音由3%降低至0.007%以下。

2014年,以郑志明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先后培养了约1500名高技能人才,团队参与完成的自主创新项目近千项。

自从用了郑志明团队设计研发的设备,车间工人告别了50多公斤的电焊钳,一趟班上下来腰酸背痛的痛苦也成为过去式。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坚持奋战在一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他也深刻感受到,产业工人的“春天”来了!

郑志明一步步拿到国务院特殊津贴,用了13年,而他的徒弟只用了8年。我们可以看到,成长的提速不仅来自前人的积累、平台的助力,还有国家对于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更是让郑志明心潮澎湃,振奋不已。

郑志明说,“我们产业工人只要踏实干、干得好,就会物质上有回报、精神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郑志明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找到兴趣所在,贴合时代所需,潜心深耕,职业技术人才终成大器。

同学们,今天的读报就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感想可以在留言区跟我们一起分享,下期再见。


来源:人民网+

版权所有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凤栖街296号
邮编:450000  联系电话:0371-62275200    招生电话:0371-62275026   继续教育招生电话:0371-62275274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