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近期越来越多的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各类室内和户外运动的行列,参加体育运动一定要遵循运动本身的规律,才能达到锻炼娱乐的效果,违背了这些规律不但达不到锻炼效果,还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或者严重的事故,大家在提升自我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现就有关运动安全事项为大家带来温馨提示:
一、运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1.运动不冒险,确保自身安全。运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场地,不做高空、悬空等危险运动,注意检查体育设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
2.运动时要穿宽松、柔软的运动服装、运动鞋。不要佩戴各种金属或玻璃装饰物,不要携带尖利物品等。
3.运动应把握时间和运动量。体育运动要遵循人体的生理机能规律,而不是时间越长、越剧烈越好。每天活动持续时间为1小时左右,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需要提升时要逐渐增加,不可操之过急。
4.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人体由安静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要在开始运动前进行热身练习,对肌肉、韧带和关节等进行拉伸,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减少或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5.空腹时不宜进行体育运动。长时间空腹进行运动,体内的能量大量消耗,对身体不利,最好在适量进食后稍作休息再开始轻微活动。运动前也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在运动过程中会增加肠胃负担,造成恶心呕吐等。
6.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饭后如进行剧烈运动,易造成消化系统血液供应不足,肠胃蠕动减慢,影响消化和吸收过程的正常进行,严重的会导致胃痛、消化不良、溃疡等疾病。一般在饭后30分钟~1小时再进行活动比较合理。
7.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洗澡。运动会消耗大量能量,必须等人体各系统机能恢复正常后(大约半小时)再去洗澡。
8.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坐下或蹲下。这样会导致心脑血管回流不畅,严重者还会出现眩晕、休克等情况发生,必须足够重视。
9.剧烈运动后切忌暴饮。运动往往使人大汗淋漓,随着大量水分的消耗,运动过后总会有口干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觉,然而此时人体消化系统仍处在抑制状态,消化功能低下。若图一时凉快和解渴而贪吃大量冷饮,极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并诱发肠胃道疾病。所以,运动后适宜补充少量的白开水或盐水。
10.运动后,应适当安排慢走、抖动、拉伸等放松活动,以加速肌体恢复和预防运动损伤。
二、如何处理运动中出现的不适
1.运动中呼吸困难、胸闷怎么办:由于运动时呼吸方式不对或运动强度过大,造成机体缺氧,乳酸等物质在体内堆积,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失调,并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下降。当出现上述症状后,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一般几分钟后,不适感觉即可消失。
2.怎样防止运动中的抽筋现象:抽筋常发生在身体受到寒冷刺激或夏季运动时出汗较多以及身体过于疲劳和神经系统过分紧张的时候。因此,秋冬季运动要注意保暖。解除抽筋的方法主要是对局部的肌肉进行按摩,让肌肉放松以缓解痉挛,运动过程中应多注意补充水分,维持肌肉内的渗透压。
3.跑步时出现腹痛怎么办:由于运动而引起的腹部上角疼痛称之为“运动性腹痛”。一旦在运动中出现腹痛,应减慢运动速度,降低运动强度,加深呼吸,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一般疼痛可减轻或消失。
4.运动损伤要如何应急处理:在运动中若发生肌肉拉伤,应立即停止活动,在痛处敷上冰块或冰毛巾,必要时到医务所处理;若出现扭伤、擦伤,腰部或关节扭伤等,及时到医务所诊治。
5.运动时发生安全事故要及时有效处理。发生安全事故后,在场的同学要迅速报告老师,并联系学校医务所(62275091),情况严重的要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三、运动中几种情况的自我把握
1.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疾病的同学切忌运动。
2.运动前,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体力的积蓄,运动前应控制过多的饮食和饮水。
3.在运动中,如发生面色苍白、嘴唇发绀、高度呼吸困难、胸闷、脚痛、背痛、以及严重的四肢无力、头晕、气短、出冷汗等,或出现对自己的动作难以控制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4.运动后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出现心慌、头晕,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调整与休息。
5.运动后,应做好放松活动,以尽快恢复体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放松性的抖动、拍打,双人合作互相按摩等,在运动半小时后可适当进食以补充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