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颁奖词
责任与使命化作坚守的动力,青春与活力诠释奉献的真谛;洪水中他用爱心聚拢温暖,疫情中他以坚守保障平安。崇高的精神,美好的心愿,谱写出动人的乐章。
杨深,男,2002年10月出生,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学院发电2002班,现任校学生会轮值主席、班级班长。
笃行青春,志愿抗疫
作为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学联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杨深理想信念坚定,专业排名第一,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三次获校一等奖学金,获得河南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河南省“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荣誉。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两篇,参与多个专利项目。他带领班级获得了校先进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本人多次获评优秀志愿者。


2021年夏,杨深在郑州“绿城使者”志愿服务队社会防控部参与服务,数月来,他辗转调拨至省委家属院等十余个采样点,郑州两年间十余批次全员核酸,他均在场服务。为了更加安全快速衔接任务,他和几个志愿者一同设计了“核酸检测站点服务表”,依托于文档和打卡相机,通过表格实时更新志愿者位置,人员调配效率显著提升。

在开展上门核酸采样工作中,杨深注意到社区孤寡老人的理发和生活起居难点,自费从网上购买了理发工具,按照西里屋路社区提供的名单,上门为二十余户老人提供修剪头发、打扫房屋、帮忙做饭等志愿服务。

请缨救援,后勤保电
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发生,杨深自己家庭经营的店铺在地下一楼,受灾严重,但他仍第一时间主动向学校和社区递上“请战书”,先后参与了社区灾后消杀、市政清淤等工作。在道路损毁、交通停滞的严峻形势下,他步行前往受灾严重的化纤厂家属院,得知部分孤寡老人所住的一楼被淹,他淌着污水,用力拉着抽水泵,摸索着疏通下水道……工作之余,他在线上积极组织班级同学参与志愿服务,投入到各地抗灾一线。

城市的电力急需恢复!各地供电公司驰援河南,杨深立即向学校老师请战,被分至豫东区驻点工作,负责13省市救援队、3000多电网救援人员的综合服务保障工作。一个多月时间,他走遍了郑州12个断电小区,每天的人员调度、三餐配送,事无巨细,电话不断,仅拨打电话就达到千余分钟,工作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饭”。

2021年7月27日22时,接到通知,需要临时核对信息,拖着疲乏的身躯,杨深前往十余个国网支援人员临时驻扎点,凌晨4点30分,最后一个地点协调完毕,又前往市养老院等重点保电客户单位参与配电端检修和慰问品协调装车。

桥梁纽带,慈善相连
寒假期间,杨深担任金水区“返家乡”12个区直单位组组长,负责40余位队员的组织工作。 腊八节当天凌晨4点,东风路爱心粥屋热气腾腾的灶台旁,他忙着“掌大勺”,只为让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喝上一碗热粥,他们在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忙着泡豆子、准备保温桶、购买一次性餐具,这一天,杨深将暖粥送到十余个采样点以及三个高速卡点的医务工作者、基层民警手里,累计送出爱心粥2000多碗。

“爷爷奶奶,我给你们唱台戏,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这是杨深带着米、面、油、麦片等慈善物资到遗体捐献者家庭慰问的场景,这是一对在红十字会注册的遗体捐献者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已经完成了遗体捐献,小年当天,杨深陪他们包了饺子,一起吃了团圆饭。在金水区博爱送万家活动中,杨深走访慰问了孤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等累计20余个家庭,为他们送去新春祝福。

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注册志愿者,无论是邙山三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黄河清淤、“公交方舱”......皆有杨深的身影。除夕当天,他仍没有归家,而是选择为郑州交警二大队的执勤交警们送去30余份除夕水饺。


以“艺”抗疫,“豫”见心声
杨深利用假期在中原烈士陵园、兰考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学习,增强了个人的思想觉悟。录制了《疫情打不倒风雪志更坚》等主题团课,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传递给更多的同学。

与此同时,杨深同学还担任防疫通讯员,承担撰写宣传方案、新闻稿件等文字材料百余篇,以通讯员身份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与网媒发布抗疫等稿件43篇,杨深抗疫实践日记受到郑州晚报和金水发布刊登;他执笔绘画,绘制抗疫、冬奥漫画海报10余张,笔触细腻,色彩丰富,绘画作品受到河南省教育厅等多家媒体的转载报道。

“我始终牢记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时老师的鼓励和叮嘱,在未来的大学生涯中,我会继续笃实专业技能,不断锤炼自我,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努力成长为具有电力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青春的二十岁与二十大幸逢之际,我愿以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之国家,以志愿实践砥砺青年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