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
位置: 首页 > 思想教育 > 正文

清明节 | 清明至,清风化雨,思念绵长

作者:学生处   时间:2022-04-05   点击数: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于周代开始,清明节距离今天差不多有了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清明时节的故事传说

文献记载中,介子推确有其人,但在《左传》、《史记》等史书的记载中,并没有介子推被焚山而死的情节。并且,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这一说法最早也要到两汉之交才有记载(见于桓谭《新论》)。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后人为了解释寒食节附会而来。据考,清明节的起源其实与介子推无关。清明作为一个春祭大节,远在周代之前已经确定。中国地域辽阔,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文献上主要记载北俗,唐代是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此后清明节的墓祭节俗渐出现于文献上。

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

1

踏青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踏青、放风筝、有的用柳条做成口哨吹,哨声十分动听。

2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3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4

祭祖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时节的农事谚语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时节的特色美食

青团

江南地区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青团的饮食习俗。青团是用一种叫做浆麦草的植物用工具捣烂之后挤压出汁液,把汁液与糯米粉揉捏成团,这样青团那个青色的皮就做好了,中间包上红豆沙制成的馅料,然后放在蒸笼中蒸熟。

乌稔饭

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清明时节的养生知识

清明时节雨水多,是多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复发之时,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发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讲就是指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同时此节气中不可对肝脏进补。

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益阴,利肝。

适逢疫情,我们仍然要响应政府号召,遵守疫情防控规定,非必要不外出,移风易俗,共克时艰,别样清明一样情!


部分文字来源于百度

版权所有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凤栖街296号
邮编:450000  联系电话:0371-62275200    招生电话:0371-62275026   继续教育招生电话:0371-62275274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