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
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
豫教党〔2016〕25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厅直属中小学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表重要讲话。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教党〔2016〕4号)精神,现就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在广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学生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二、目标任务
(一)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
1.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活动,以座谈会、论坛讲座、主题班会、党团组织生活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把握当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要求,增强对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专题研讨培训和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的必修内容。及时反映各地各校贯彻落实的举措成效,大力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师生典型,宣传他们立足岗位、爱岗敬业、报效国家的朴实情怀和感人事迹,引导人们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各地落实《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行动方案》,结合开展“最美教师”、“感动中原”年度人物、“河南文化年度人物”、大学生年度人物、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和“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开展高校文化品牌培育建设活动和以“创建文明校园、创建文明班级、争当文明教师、争当文明学生”为载体的教育系统“两创两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举办“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事迹巡回报告活动和“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3.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把党的教育方针细化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爱国主义精神有机融入到大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纳入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组织召开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高校学生中,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毕业生中,深入开展“我为母校建议献策”、“感恩母校”、“爱小家爱大家”主题活动。在中等职业学生中,开展顶岗实习、实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匠人精神”。推动各地将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纳入体育教学计划,探索建立学生军事营地育人长效机制。整理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活动,配合河南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完成国防教育讲师团进高校宣讲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
4.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有效拓展课堂内外、网上网下、平台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创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处处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加强国旗、国徽、国歌的教育,庄重升旗仪式,让每个学生学会唱国歌,在学校适当场所悬挂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张贴、设立著名的爱国主义历史人物、杰出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的画像或雕塑。积极引导各地各校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举办“园丁梦”——河南省首届教师合唱比赛,运用电影、电视、歌曲、戏剧、小说、诵读等多种艺术形式,着力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充分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旅游景点、部队营地等资源和举办运动会、体育比赛等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二)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教育宣传。
5.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论研究与宣传阐释。深入研究和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力度。组织研究力量,深入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推进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经验总结的重大课题研究。重视优秀历史文化成果宣传推介,发挥专家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壮大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组织当代中国与河南研究中心等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专家深入总结研究河南优秀传统文化、根亲文化、优秀历史遗产、建国以来河南凝聚的人文精神、时代精神,做好河南故事、国际表达,增强河南影响力、软实力。
6.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示范培训,推动完善省、高校培训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落实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划,完善学科评价体系。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整体推进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综合改革创新,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推动各地各校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用守则引领和规范学生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育人合力。进一步健全开展青少年博物馆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利用《开学第一课》节目,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通过开展征文大赛、主题演讲、主题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网络文化和书信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国家认同。
7.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推动各地各高校建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在中小学有关课程中开设民族团结专题教育,在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加强教材和师资建设,将国家指导编写的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纳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范围。积极开展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学校手拉手心连心“结对子”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8.做好教育系统统一战线工作。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坚持党的领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共同政治思想基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注重培养锻炼和推荐使用党外优秀代表人士,最大限度地把党外知识分子团结在党的周围,激励他们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爱国精神和报国情怀。适时召开全省高校统战工作会议,出台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高校统战工作的意见》。在高校内部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
(四)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9.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丰富的中原传统文化、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精神积淀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续重点建设一批中原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和重点研究基地,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资助一批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工程项目。
10.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进一步加强有关学科教材传统文化内容,体现到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等环节,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贯彻落实《河南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加大对各类学校、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和公共服务等四大领域实施情况的督查力度。启动省直管县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组织第四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赛区选拔赛、河南省小学生汉字大赛。开展第19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继续推进全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河南库的建设工作。健全和完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规范管理。在全省高校和中小学校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年传承中华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开展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推动建设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基地。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建设信息化条件下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完善关于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办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巡礼,征集推广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建立优秀文化作品资源库。
(五)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1.深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支持我省高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加快推进中原工学院圣彼得堡航空学院中外合办办学机构的审批。积极推进豫德职业教育合作。启动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支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参加“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建设。启动“留学中原”河南省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计划。积极推进海外孔子学院建设,加快中原文化走出去步伐。继续做好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南省地方合作项目,加大高层次人才海外培养力度。加强中美、中俄、中韩、中英等人文交流合作,推进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
12.加强“中国梦”海外宣传。聚集广大海外留学人员爱国能量,确立以人为媒介、以心口相传为手段的海外宣传模式,形成人人发挥辐射作用、个个争做民间大使、句句易于入脑入心的宣传效应,使广大留学人员充分感受祖国关爱、主动宣传祖国发展。挖掘在国际教育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外籍教师、来华留学人员的积极作用。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把教育活动列入重要日程,统筹谋划、统一部署、整体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工作计划,切实把教育活动要求转变为各自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把目标任务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明确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明确保障措施,确保教育活动顺利开展、落到实处。
2.营造良好氛围。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精心设计宣传海报、公益广告、动漫作品、主题标语、宣传橱窗、黑板报、文化墙等形式让爱国主义教育随处能见,随时可学。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及移动新媒体等平台,大力宣传各地各学校推进教育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届时,省教育厅将在网站主页显要位置设立专栏,专题宣传先进典型,报道活动动态。
3.形成长效机制。要积极总结、提炼以往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有效经验和工作方法,及时对教育活动进行总结、评比,通报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表彰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要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
4.运用重要节点。要注意与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十二十三”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紧密结合、环环相扣、整体推进、形成热潮。要根据重大节庆日和重大活动要求,创新教育内容、形式、手段,用先进典型、生动事例,运用通俗的语言,进一步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说服力。
各地各学校开展活动的有关情况请及时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思政处。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
2016年3月22日